核心提示:...
2010年作為中國經濟最為復雜的一年進入歷史,2011“十二五”開局之年已然來臨。在過去的一年里,中國經濟依然高速發展,但通貨膨脹卻也不斷加;中央不斷出臺樓市調控政策,但高房價卻不見回頭;中國門窗行業產值增速超過15% 以上,但卻出現了相當數量的廠商賠錢賺吆喝;門窗賣場面積加速擴大,生產工廠擴廠和開新廠不斷,經銷商隊伍更是空前的增加。在如今這個賣場增長和經銷商增加速度遠大于剛性需求的現實情況下,廠商都在各顯神通,有的不斷提高產品質量,有的加大宣傳提高知名度,有的想辦法增加經銷商數量,還有的沿海門窗企業正在考察或遷廠到中西部地區。
中西部承接產業轉移:暖風催來
2010年9月,《國務院關于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的指導意見》出臺,這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的重要體現,是深入實施西部大開發和大力促進中部地區崛起戰略的重大任務,對于在全國范圍內推動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區域產業分工格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近年來,我國區域經濟發展格局正在發生深刻調整。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東部沿海地區資本相對飽和,加之土地、勞動力、能源等要素供給趨緊,資源環境約束矛盾日益突出,加之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和周邊國家競爭加劇的影響,外延型發展方式難以為繼,加快經濟轉型和結構升級刻不容緩。而廣大的中西部地區基礎設施逐步完善,要素成本優勢明顯,產業發展空間較大。在此背景下,推動東部沿海地區產業加快向中西部地區梯度轉移,形成更加合理有效的區域產業分工格局,已成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取向和重要任務。
《指導意見》明確了當前6個方面的重點工作。其中,要促進承接產業集中布局作為重要一條。加強統籌規劃,合理調整產業布局,促進承接產業集中布局,培育和壯大一批重點經濟區,發揮規模效應,提高輻射帶動能力。把產業園區作為承接產業轉移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引導轉移產業向園區集中,加強產業園區管理,防止盲目布點和新的園區熱,促進產業園區規范化、集約化、特色化發展。隨著“鼓勵東部地區向中西部地區進行產業轉移”、“繼續推進西部地區基礎設施和生態建設”、“增加西部大開發投資”等促進東西部產業轉移政策不斷出臺,中國各部委也在積極探索加快東西部產業轉移步伐。
為了進一步改善中西部地區投資環境,有序承接東部沿海地區和國際產業轉移,《指導意見》從財稅、金融、產業與投資、土地、商貿、科教文化6個方面明確了若干支持政策。如,在土地政策方面,強調要優先安排產業園區建設用地指標,探索工業用地彈性出讓和年租制度;在科教政策方面,明確要加大對產業園區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知識產權運用以及自主知識產權產業化的支持力度等。
加工制造產業:逐漸向中西部轉移
國家政策的調整,加上受資源、勞動力成本、環境、市場等綜合因素影響,各地方政府的政策跟著發生變化。東部沿海發達地區,都把發展高新技術、新能源、生物醫藥、電子等作為支柱和優先發展的產業。就拿深圳來說,在高新技術、金融、物流、文化這四大支柱產業的基礎上,新加了新能源、互聯網、生物醫藥這三大新興產業,作為優先支持的行業。像門窗這樣的傳統制造產業并不在優先的支持范圍。
2010年12月26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杜鷹在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工作座談會上說,2010年以來,隨著國家促進區域協調戰略的實施,中西部地區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東部沿海地區向中西部地區的產業轉移呈加速趨勢,東部沿海資本加速流向中西部地區,是我國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中令人矚目的現象。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東部地區“一馬當先”的增長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2007年,中西部地區經濟增速首次超過東部地區。2008年-2009年,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經濟全面加速,均超過東部地區的增長水平。預計2010年中西部和東北地區GDP增速均超過東部地區增速。
2010年,世界IT產業見證了一場大遷徙;萜、戴爾、英特爾、富士康、廣達、宏碁等IT巨頭從中國沿海城市遷至中國中西部。就拿去年富士康把部分工廠外遷到鄭州來說吧。為迎接和服務好富士康這個大鱷,河南省和鄭州市政府,辦事效率之快,令人吃驚。鄭州市長趙建才概括為“三部曲”:從談判到簽約用時一個月,然后3 天完成企業入駐的相關手續;從企業入駐到第一個項目投產又是一個月;綜合保稅區從申建到獲批則是三個月。河南省長郭庚茂透露,富士康兩年后將為河南帶來1800億元到2000億元的銷售收入,全部項目達產后將解決50萬人的就業問題。
深圳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國世平認為:富士康遷移是有標志性意義的,很多加工企業和代工企業在沿海地區特別在一線城市是沒法立足,他們必須遷移到中國內地或者用工成本最低的地方去,這是必然趨勢,富士康起了一個很重要的帶動作用。
家居門窗產業園:發力中西部
相比于IT產業,家具、門窗等建材家居業企業也在行動,中西部地區很多地方在建家居產業園,為南部東部家居企業入住建立基地。20年前,全球家居產業開始向中國東南沿海地區轉移。當前,中國家居產業開始從沿海地區向內地轉移,這種梯次轉移的架構日趨明顯。
早在2009年,四川蓬溪這個典型的農業大縣、工業小縣,開始建立蓬溪“中國西部門業基地”。截至2010年10月底,蓬溪縣共引進門業企業37家(其中配套企業10家),已經投產13家,在建14家,等待入駐10家。據介紹,到2015年,預計門業生產企業將達到100家以上,門業產業生產能力達到1500萬樘以上,年利稅可實現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利稅20億元以上,解決就業人員10000余人,門業產業園區建成區面積達23平方公里,園區增加值占全縣GDP的比重超過45%,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超過68%,形成產業結構合理、集群效應明顯、支撐作用顯著、配套能力較強的門業產業體系。
2009年開始,重慶立志打造“ 中國套裝門之都”。據了解,重慶長壽區打造中國套門之都生產基地,規劃面積為3996畝,其中木塑產業區590畝,以發展高檔木塑產品裝飾材料為主,門業生產基地2072畝,以套裝門生產企業為主,物流中心579畝,是以原材料供應和成品交易為主,研發中心303畝,以門業的研發和門業展廳為主。力爭到2014年,使長壽區新市工業組團套裝門生產、配套、銷售形成年產值(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規模,形成中國套裝門研發、制造、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和強大產業群。
河南省作為中國第一人口大省,人口近1億,人才資源優勢日益凸顯,另外,由于該省地處我國中心地帶,交通四通八達,鐵路和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雙雙位居中國各省市首位,物流十分方便。近年來,河南也加大了招商力度,統計顯示,僅2010年下半年以來,在10多個大型招商活動中,河南就收獲了超過1400個項目、5000億元的投資大單;全年吸引省外境外資金預計突破2700億元,是2005年的5倍多,省外資金主要來自長三角、珠三角、閩東南、環渤海等東部沿海地區。
考慮到物流成本等因素,家居制造業輻射半徑最佳是500多公里內,這也決定了中部地區將成為家居產業集聚新熱點。近日,中原泛家居產業園區落戶河南周口就是一例。據了解,該產業園區規劃共分二期開發,總占地面積1.2萬畝。第一期為門業專區(中原門業產業園),共3000畝,主要以實木門、鋼木門、復合門、防盜門、免漆門、非標門、鋁合金門等企業為主。產業園區將建設產業園配套工程,供產業園內入駐企業員工的生活配套、物流、商貿中心、賣場、休閑廣場、酒店、會展中心、寫字樓及社區等綜合配套設施,為進駐園區的企業提供更便捷的商業服務。
2010年9月份的“中博會”后,江西省重大簽約項目有239個,項目總投資2090.27億元,其中內資項目211個,項目總投資1910.91億元;外資項目28個,項目總投資26.45億美元,有6家世界五百強企業、16家國內五百強企業、9家民營五百強企業共投資27個項目,此次簽約內資項目總投資額高于往年。針對門業方面,截至2010年底,就有200多名浙江永康企業家來到江西崇仁縣考察,簽約項目119個,永康博派門業、永康創世特不銹鋼等52家永康門業企業抱團落戶,在崇仁掀起“永康熱”。此外,南昌小商品城也在進行木門產業招商。
這些產業集群的發展對產業鏈的高效整合,提升集群整體競爭力,提高資本流、人力流等都具有重要意義,并且成為中國家居發展的主要動力。2010年12月31日,新加坡《聯合早報》刊文引述專家的觀點說,在產業轉移規律推動下,中西部未來5年將領跑全國增長。中西部原本就有土地和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加上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太陽終于從西邊升起來,東西部之間的差距已開始走向縮小的道路。 作者:鄭旭峰 |